close

為什麼台灣沒有好的設計作品

因為創意與想像力不見了

我們先來看看創意怎麼來

這要牽扯到我們的大腦結構

人的腦袋分為左半腦與右半腦,左腦控制右半身,負責邏輯推理與運算;右腦控制左半身,負責空間、想像力、創意、繪圖、音樂。

與創作有關的一切,都源自於右腦。

上個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,亞伯特‧愛因斯坦說過:想像力比知識重要。所以右腦其實很重要。

不幸的是,我們的右腦並沒有發展的很好。

怎麼說呢?我們先問自己一個問題,你是左撇子還是右撇子,相信多數人都是右撇子。當父母發現孩子用左手拿筷子,都會糾正他用右手。

所以我們的右手比左手發達,而右手正是左半腦控制的,也就是說我們開發左腦,冷落了右腦。

等孩子大一點,要學才藝,

絕對不是學畫圖,因為畫圖只能當畫家,會餓死

絕對不是學音樂,因為學音樂只能當音樂家,會餓死...

所有跟右腦有關的才藝被封殺了。

學校哪一門課業家長盯最緊,你看哪種補習班最多就知道了

絕對是數學,因為東方社會注重數學,因為數學很有用,各行各業都用得到,數學好的人長大都很有成就,至少不會餓死。

於是我們又不斷磨練自己的左腦,提升邏輯運算能力。所以右腦被冷落了。

就這樣,我們在填鴨式教育下長大,創意完全被扼殺了。

 

這是我們大多數人的小時候。

當然其中也不乏音樂、藝術、設計方面的天才,又從小被父母栽培,可是那畢竟是少數。

所以我們的社會上,多數人是沒有創造力與審美觀的,關於好看與不好看缺乏判斷,也不太擅長表達自我的看法。


等到長大可以決定自己的未來時,如果我對設計有興趣,我必須搞一場家庭革命,才有可能進入大學相關科技就讀。

好不容易進入設計科系,卻發現填鴨式教育把我的創意殺死了。

於是我花了很長的時間培養創造力,接觸許多小說、戲劇、素描、建築、音樂...才找回想像力、審美觀、創造力。

這樣的學生時代很辛苦的,有別於只有一個標準答案的學習模式。

學設計是一條艱辛的路,許多人中途就放棄休學或是轉系,不斷重來、被批評、熬夜、花大錢買材料...

好不容易一路過關斬將,終於畢業可以一展長才。


畢業以後卻發現雖然舞台準備好了,但是卻沒有好的聽眾,因為民眾缺乏審美觀,無法對你的表現有所回應。

舉例來說,像是戶外空間的裝置藝術,如果只是乏人問津還算運氣好,缺乏公德心的人還會加以破壞。

如果我是去事務所上班,接設計案來做,你會發現業主的品味真的很糟糕,於是依照需求作出連自己都不想看的作品了。

不過這不能怪他們,誰叫我們的社會從小就開始打壓創造力與想像力。

我們的政府官員也不例外,他會認為藝術、文化...這種東西不重要,賺不到選票,又怎麼會替設計、文化、藝術這類東西,爭取預算呢?

就算有。那不過是為了消化預算罷了。公共工程也都採用最低標,取代有利標。在有限的經費下,不管你的設計圖再怎麼詳細、施工的師父再怎麼強,也都是徒勞無功。

於是設計產業的案子,預算年年縮水,案件也變少了。

設計產業整體產值下降後,事務所收入減少,公司獲利有限,底下拼命熬夜加班的員工,薪資也就少得可憐了,努力得不到該有的回報。

這樣該如何買車買房、娶妻生子呢,連自己也養不活。

這樣家中長輩又會如何看待呢,他們會覺得設計業會餓死,沒有出息。

假如家中有小孩的話,長輩一定是反對他長大當設計師,所以乾脆打小就不讓他接觸畫圖、音樂、藝術這些東西,因為長大沒出息。

這就是一場惡性循環了。


其實這也不能怪我們的社會,因為依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,在人們無法滿足生存與生活的需求之前,是不會有文化與美這方面的需求。

也就是說,台灣的經濟要是繼續惡化下去,人民吃不飽飯,又怎麼會有文化呢。

所以不要再花大錢蓋演藝廳、藝文中心、文化館...,因為沒有文化,有表演者沒有觀眾,蓋了也是養蚊子,淪為賺選票與炒地皮的工具。

還不如把這些錢拿去救助社會弱勢。

 

註:台灣是個M行社會,這是M字底層所觀察的現象,不代表全部。

台灣還是有很多設計人在持續奮鬥,加油吧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s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