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經有一個男性音樂家,走上音樂家之路而窮困潦倒,
卻遇到一位守寡的貴婦,年年資助而得以在音樂領域發展順利,
但條件是他們永遠不能見面,真有麼神奇的事嗎。
有的,這位就是俄國著名音樂家 柴可夫斯基(1840~1893)
圖片來源:http://tupian.baike.com/a1_40_14_01300001217901130521143472178_jpg.html
今天要介紹他的作品 因為實在太常聽見了 那就是
1812序曲
試聽連結: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t2cyTaJjxbM
你一定很好奇 為什麼是1812 難道他寫了一千多首曲子嗎
當然不是 那是年份 西元1812年
柴可夫斯基是俄國人 那年發生什麼事
原來當時法國拿破崙稱帝 開始攻打歐洲各國
卻在俄國吃下敗仗 那年是1812年
為了慶祝戰爭中被毀壞的大教堂重建落成,並紀念1812年抗戰的勝利,於1882年發表的作品。
那為什麼叫序曲呢?就跟書本一樣 開頭會有個序
這是一套組曲 內容相當豐富 包含東歐各民族特色的音樂 所組成的
而第一首負責開場 承接後續樂章的 就叫做序曲
這音樂很常見哦 無論是電影配樂、手機鈴聲、軍樂隊、音樂會當中都聽得到。
由於樂曲音量變化起伏很大,動用多種樂器,甚至還有鐘聲與大砲,因此有在玩音響的人,想要做測試一定都會拿這首作測試。
樂曲一開始描述祥和的田園風光
接下來曲風一轉 拿破崙稱帝 野心勃勃開始攻打歐洲各國 眼看暴風即將襲捲而來。
所幸國內的人們知道以後 開始組成軍隊 來跟他對抗。
接著雙方先鋒部隊交火 ,然後主力部隊征戰,
隨著戰況演變,節奏時而悲壯、時而輕快、時而緊張,
直到最後想起勝利的砲聲,辛苦的抗戰迎來最後的勝利,拿破崙的軍隊大敗後撤退。
國人帶著驕傲回到故鄉,人民熱烈歡迎。
迎來的是樂曲的高潮,慶祝抗戰的勝利,響起了歡迎的禮炮與和平的鐘聲。
一個好的音樂家他的作品會說故事,
當你聆聽的時候,腦中就會有畫面,
這也就是為什麼他的音樂常被人當作電影配樂了。
另外他的芭雷舞劇也很有名,像是天鵝湖、睡美人、胡桃鉗最為耳熟能詳。
你的手機鈴聲,大概有一部分都是他的作品哦,只是你不知道罷了。
有機會再來跟大家分享。